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志(2003—2025)》编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海西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办公室)戮力同心、上下协同,高标准起步、高质量落实、高效率推进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
全面摸底,慎选重推,靶向用力,聚力探索科学修志路径。2024年下半年,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第三轮<青海省志(2006—2025)>编纂工作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全省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的意见建议,为科学规划和推进全省第三轮修志工作摸底子、出点子、找路子。11月,按照中志办《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广泛征求试点意向单位的基础上,与海西州多次沟通,并经海西州委、州政府同意,确定申报了海西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办公室)为试点单位之一。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单位名单发布后,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指定负责处室建立了责任到人的联络指导服务机制,以精干力量提供精准服务。2025年4月17日至5月30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调研组,赴各市州围绕第三轮修志工作开展穿透式调研,现场查阅有关工作资料,征求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和制定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5—2030年)的意见建议。在海西州调研期间,专门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重点听取入选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以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推进下一步工作。
高位推进,高点谋划,高效落实,为全面开展三轮修志先行先试。海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办公室)在三轮志书编纂工作中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24年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办公室)入选青海省三轮志书编修试点,2025年初又成功入选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单位。海西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对试点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强调志书编纂的重要性,并对编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24年7月29日,海西州召开编纂工作启动大会,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文平、海西州委副书记张峰出席会议并讲话,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陈雪邦主持会议,全州96家单位、110多人参会。会上,印发志书编纂工作方案,对第三轮州志编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计划在一年搜集资料、两年完成编纂三审、8个月修改完善验收出版的基础上,将资料搜集、编写资料长编、分纂、总纂等环节,不划分阶段压茬推进,力争在5年内实现出版发行。目前,资料征集工作先行开展中,篇目大纲也在最后论证之中。
建机制,强保障,重人才,力争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制度机制等方面的保障,以多方力量为支撑,为高质量落实试点工作保驾护航。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并将试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今年3月,成立由海西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州委常务副秘书长,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州政协秘书长,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高度重视质量建设和工作进度,明确认定“地方志工作部门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志书质量、进度负责。探索构建“专业人员+本土人才”模式,有效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引入专业编纂团队参与志书编修,扩充海西州史志专家人才库成员,并将海西史志专家人才库人员纳入修志团队,解决本土人才稀缺问题。积极参加全国第三轮修志工作研修班,主动参与各类评审会,通过学习培训、实践评审等方式,努力提升本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确保在三轮志编修工作中发挥好地方志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地方志审查验收流程,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确保志书编修流程规范科学。建立一季度一报告制度,按时向工作专班汇报情况,落实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工作常态化材料报送工作。
广宣传,重资料,求创新,积极探索新修志理念在编纂实践中的操作方法。践行众手成志与专家修志相结合的科学修志理念,以地方志成果宣传赢得社会理解和大众支持。精心定制海西志书成果宣传笔记本,发放各地区、各单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全州各地区一轮二轮志书、行业部门志书及村镇志成果,广泛宣传三轮志书编修的意义和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浓厚氛围。陆续开展“志书进学校”“志书下基层”等活动,先后向7个地区和州直部门单位赠送两轮州志、年鉴等共计960本,充分展示海西方志文化成果,增强社会公众对三轮志编修工作价值认同。广辟来源,打牢修志的资料基石。在全州范围内统筹有序开展史志资料征集工作,收集到各类史志书籍100余册。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省州及各地区档案馆、青海日报社等单位查阅、调取、复印相关资料,编印《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历次代表大会重要文献汇编》,开展《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历史大事记(2015—2024年)》整理工作,形成资料长编等,为三轮志编修工作打下坚实的资料基础。邀请省外地方志专家,组织全州各供稿单位的100余名业务骨干,开展供稿专题辅导,对志书资料的功能、质量标准、搜集方式、史料考证等问题进行专业系统地讲解,为如期形成高质量供稿打牢基础。坚持依法修志、存真求实、修志为用的原则,始终锚定“修精品志书、传后世文脉”的目标要求,守正创新,努力打造凸显地方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的“个性化”志书。将篇目大纲作为志书编修的总领,运用好前两轮志书编修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最佳创新。前置深化改革、开放协作、扶贫脱贫等篇目,进一步突出时代主题和发展主线;从优势产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循环经济、文旅融合、特色文化等各方面体现出海西州的时代特色、发展特征、地域特点;将产业“四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藏医、昆仑文化等作为地方特色施以浓墨重彩,以求“平中见奇”,努力打造具有较高海西辨识度的可读、可用、可鉴的精品志书。